对于CEO来说,工资没了,还有股权期权可以期待;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,工资降低了,等待他们的将是拮据的生活,而由此顺延的必然是工作效率的下降和企业的离心离德。
其二,基于救助论的“期待”法则。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以及中国的房地产商,是救助论的坚定拥护者。4月30日,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破产。6月1日,通用汽车宣告破产保护。
作为众多企业的总管家,政府的政策具有普适性,尽管救助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暂避寒气,但借政府之手救助的企业,救治后一定会是面目全非。“一元CEO”作为获取政府同情的诱饵,实属治标不治本的权益之举。
其三,基于激励论的“自救”法则。自1991年《财富》杂志刊发汤姆?斯图亚特的文章《人脑的力量》之后,人力资本迅速超越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务。相比人才创造的收益而言,企业支付的薪水可以忽略不计。
在经济寒冬中,钱,虽然可以给企业以短暂的欣慰,但钱救不了企业,因为在金融危机中钱会蜕变成一种泡沫。另外,对于救助企业于危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讲,无论是工资节省还是政府救济,都可谓是杯水车薪。
人,对于企业来说,不仅是一种成本,更是一种“资源”或“资本”。经济寒潮来临时,我们要做的,不是裁掉我们宝贵的“资源”和“资本”,或者通过“一元CEO”等名头诱导员工自动降薪或离职,而是应该借助于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我们的“资源”和“资本”发挥更大的潜能,共同推动企业率先穿越寒冬。
对“一元CEO”的争议,是企业过冬哲学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标志,说明我们的大众和员工已逐步成熟起来,他们不再为时尚的噱头而感动,而是更期待了解噱头背后的深层内涵。
作为社会奇缺的资源,身为企业的领头羊,请先做好企业战略规划这篇功夫文章,而后再来上演“一元CEO”这场时尚剧,相信那时一定会有人为之喝彩。
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