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.人都有渴望合群的“从众心理”
在百货公司或超级市场拍卖时,可常见到一大堆的家庭主妇一拥而上,争先抢购拍卖品。其实,这些家庭主妇并非真的需要这些东西,这些拍卖品的价格也不见得便宜,她们完全是抱着因为别人如此,所以自己也要插上一脚的心理。
所以要说服像“白纸”一样毫无主见的人,可以事先说:“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……”
推销员最习惯对人说的话就是“大家都买了这个东西”,或“隔壁和对面的太太都各买一打”,这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从众心理。
事实上,“大家”是否真的都买了,用眼睛是无法确定的,但是只要讲“大家”,就可以打动人们脆弱的心,促使他们采取从众心理。用这句话,往往能骗取像白纸般毫无主见的人。
30.诱导对方选择另一项
例如在众多的候选人当中,与其说服选民来选举自己,不如挑选出一个对自己较有利的候选人,让选民只在他与自己之间进行选举,这时选民会除了这两个人可选择以外,再别无他人的错觉。
到这个阶段为止,如何进一步让选民从这两个人中来选择自己呢?
美国有名的演说家赫拉曾这样说过:
“在政见民表会上,对那些正在犹豫该投票给谁的选民说:‘选择我,还是选择对方?’这种两者择一的方法并不高明,”而是应该对选民说:“你们是要选我,让这个社会更为繁荣呢?还是要选择反对派的那名候选人,而使经济变得更为萧条呢?”
也就是说,与其让选民选择“哪一个”,不如让选民选择“哪一种”,以进入第二阶段。然后,强调两者中一个缺点,以诱导选民选择另外一个。将选择的对象减少到只有两个,而后又让选民彻底了解其中一个的缺点,也就达到了让选民选择自己的目的了。
让选民放弃还是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后,再迫使选民放弃选择自己不希望的那一个,这种做法符合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喜欢假设黑白、或雌雄、或胜负的潜在欲望。
31.给优柔寡断的人一个“千万别错过”式的暗示
“迷惑”是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,在人的潜在意识里,总认为还会有“更好”的存在。人在没有发现的意识深处,都藏有相当浓厚的欲望,而这种欲望就是造成了“迷惑”的主要原因,如果以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类,就可以了解人类存在迷惑的原因,是在于有“是否还有更好的”意识存在。
妨碍果断行动的潜在心理,往往都是因为有“还有”的意识存在,如果在限定时间之内,迫使对方做决定,就可以打破这种心理了。
比如对于正在犹豫价钱是否合理,无法下决心购买的顾客,可以暗示他说:“错过今天,明天就要涨价了。”
当然,“限定”的对方并不仅局限于时间,也可以运用在数量上。
例如:广告上可以说:
“只送给前50名的购买者。”
“只有购买现货才能享受售后服务。”
“只限300辆可以打七折”。等等。
像这些在数量上设制一些限定条件,也是运用人类心理诱导术。
利用上述方法,可促使对方由“迷惑”转变为果断。
“有限量的商品”也会使消费者产生不买就会吃亏的心理,但是,如果在其他地方也同样可以买得到,那么消费者会产生“还有的意识”,这会减少购买的意愿。
所以,只要使消费者产生“只有一次”或“取后一次”的意识,就会有比别人占了更多便宜的感觉。
上一页 [>>] 下一页